近几年,由于低压电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,重复建设严重,低压电器制造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。由于电力、石化、建筑等产业的大发展,给低压电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 了很好的机遇,但是企业数量增加太多,再加上国外一些电器公司面对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 场也一涌而上,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。 我国低压电器市场容量将稳步增长,其前景十分乐观。国内低压电器的市场容量与电力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。据测算2001~2005年全国发电量增幅在4%左右,2006~2010年在4.5%左右;在10年内电力弹性系数平均为0.6左右,这样,2001~2005年全国每年需增发电量660~770亿KWh,2006~2010年每年平均增发电量660~770亿KWh,按照1997年全国电力机组平均每天运行13.1h计算,2001~2010年每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为21GW左右。按照经验配套比计算,每年需要低压框架式断路器约48万台,塑壳式断路器462万台,其他各类低压电器产品的需要量也是很可观的。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的数量比较大,由于国家对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视、扶持及鼓励,都有利于低压电器的出口。 1 低压电器技术的展望 虽然,智能低压电器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,但是低压电器的许多问题用简单的微处理器无法解决。要使低压电器产品尽快跟上电力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传感技术、网络技术、智能技术的发展,必须尽快开展下列研究。 (1)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控制论、信息论、系统论、计算机科学、神经生理学、心理学、数学、哲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,它的一些领域如图3所示。其中人工神经系统、遗传算法、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是人工智能中最常用到的四种分析方法。 近年来,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的飞速发展,它将ADC、DAC以及运算放大器、比较器等模拟电路、微处理器、DSP等功能部件以及SRAM等大规格的存储器集成在芯片中。DSP开发工具、应用软件以及DSP平台的发展,也对电器的人工智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。 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与电器技术相结合,研制具有模糊控制能力的多功能、高可靠性、高性能模糊智能电器必将成为今后电器发展的焦点。 专家系统不仅可用于电器制造、生产过程的管理,而且可以与电器技术结合完成优化的运行过程。遗传算法可用于函数优化、自动控制、图像识别、机器学习、规划设计等领域。 神经网络由于其适应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非线性控制对象,在控制中可用于模式识别、优化设计、推理模型、故障诊断等。因此可用于电器的设计与实时信号检测、控制、保护、调节、故障诊断等。神经网络已应用于异步电动机的热过载保护的温升智能预测系统。 (2)现场总线技术在低压电器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,使智能化电器与中央控制设备,包括中央控制计算机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双向数据通信,并在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统一形成了智能化监控、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。这种系统使操作人员在控制室中能够方便地控制各种现场设备,并且能够及时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情况,处理各种故障。近年来,现场总线的出现给工业自动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。 现场总线是一种造价低、可靠性强并适合工业环境使用的通信系统。传统的通信系统需用多芯电缆让数据并行传送,而现场总线仅需要一根双芯电缆,使布线非常简单,减少了安装维护费用。现场总线按国际标准采用统一的通信规范,因而它具有很好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,它是与生产厂商无关的系统,各种现场设备只要按这种规范和协议生产都可以在网络上使用。现场总线生产工厂能提供现场总线各种标准部件,包括接口、各种中间继电器、电缆、模块化I/O站等等,大大方便了安装和维护,即特即用,适合于现场设备分散布置的特点。国外许多大公司近几年都发展了可通信低压电器产品。必须尽快发展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的现场总线系统与通信技术,才能使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能力。当系统中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,通信电器与现场总线联接器能够显示故障信号,便于排除故障,保护系统正常运行;系统传输的信号量增加,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;信号传输的精度提高,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。